108年1月23日早上7:00,是「商業職場團契」第十次聚會的日子。當天寒流來襲,聚會人數只有六位……,於是我心想:「根據我自己過去的經驗,當一個聚會人數特別少時,就表示天父上帝要利用該時段,將非常重要的教導(觀念)賜下來,此時人太多反而會分散焦點(注意力)。」
一開始大家一起唱詩歌,接下來主持人Z君引導大家繼續觀看一套企業管理學的教學DVD,標題是「贏在扭轉力」,作者是「孔毅」,是位基督徒。當天的主題是「眼力」的第四篇,題目是:「掌握不同的價值—-區分原則」,講者提到,一個人要找出他的「特殊之處」,將它區分出來,接下來努力地去耕耘它、發揚它,藉此脫穎而出,因為「特殊」才有特別的價值。
接下來,講者強調,一個人如果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在一個點上,就容易突破阻力……,他舉自己為例,當年他在Intel工作時,被分配到帶領一個團隊,裡面的成員都是其他部門不要的人,算是烏合之眾,而很快地,他的部門就必須接受上級的評鑑,結果可想而知,被批評地體無完膚。
不過,講者並沒有放棄,他仔細觀察,發現團隊裡有位成員的博士論文是研究如何加速運算流程驗證的速度,如果能用,將可以使講者所帶領團隊的工作時程從一年縮短到六個月……,於是講者決定放手一搏,以「破釜沈舟」的態度去努力,結果是團隊獲致巨大突破,他的成員成了公司裡的英雄,而講者也被尊稱為「…… 之父」。最後,講者勉勵大家,要做針尖,無堅不摧;不要做氣球,大而易爆。
接下來是分組討論,我跟目前開設禮儀公司的C君,以及從事保險業務的Z君同一組。關於講者提到的「破釜沈舟」,我立刻聯想到C君創業的過程,於是我請他分享。
C君表示,殯葬業有個傳統的習慣,那就是「給介紹費」,意思是任何人(例如醫院裡的護士、工友…,社區裡的里長、鄰長…),將一位垂死或已經過世的個案通報某禮儀業者,就能拿到一筆「介紹費」,行情大約是一萬塊起跳……。大家都這樣做,因為沒有人介紹(通風報信),業者就沒有業務,當然就喝西北風!
C君入行時,他知道天父上帝絕對不喜歡「給介紹費」一事,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禮儀業者所給出的介紹費,一定會巧立各種名目,加倍地想要從喪家身上搾取出來…,而這就是傳統殯葬業給人的不良印象。
C君決定按照聖經的教導去做「不給介紹費」,而是專注地用合理的利潤把喪禮給辦好、用聖經的教導安慰遺族……,不過現實的問題是,他活的下去嗎?
那時候,C君遵循的原則並非「破釜沈舟」,而是【死就死吧】,它記載在聖經舊約列王記上17:12:【寡婦說:「我指著永生耶和華-你的上帝起誓,我沒有餅,罈內只有一把麵,瓶裏只有一點油;我現在找兩根柴,回家要為我和我兒子做餅;我們吃了,死就死吧!」】、
以斯帖記4:16:【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
另外在約書亞記3:6-16寫道:【約書亞說:「你們現在要從以色列支派中揀選十二個人,每支派一人,等到抬普天下主耶和華約櫃的祭司把腳站在約旦河水裏,約旦河的水,就是從上往下流的水,必然斷絕,立起成壘。」百姓離開帳棚要過約旦河的時候,抬約櫃的祭司乃在百姓的前頭。他們到了約旦河,腳一入水(原來約旦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漲過兩岸),那從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極遠之地停住,立起成壘,下流的水全然斷絕。於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對面過去了。】
上述文字裡,並沒有【死就死吧】四個字,不過大家可以想像,當祭司們扛著重重的約櫃,抬起腳準備踏入漲滿的約旦河時,心裡的OS應該是【死就死吧】,因為河水如果沒有照約書亞所說的【必然斷絕,立起成壘】,那麼祭司應該會被淹死……。
C君認定自己就是祭司,因為彼得前書2:5說:【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於是他拿出【死就死吧】的決心來從事殯葬工作……,結果是上帝用了許多奇妙的方式讓他接到個案,他不僅沒餓死,公司業務還蒸蒸日上,前一陣子所服務過的喪家數目已經超過1000位。
聽到這裡,我回應並表示,既然我們是基督徒商業團契,因此C君所用的【死就死吧】,要比「破釜沈舟」更傳神。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