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1月上旬在「快樂門診」中,小六男童H君在阿姨的陪同下前來就診,主訴是父子關係緊張、H君在學校自殘……。我一慣地按照雅各書 1:19的教導:【你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所蒐集到的資料如下:H君的父母畢業於同一所科技大學,兩人相處的模式是父親脾氣暴躁,母親則是委曲求全……
H君5歲時,父親酒後出言謾罵母親,他看不過去,於是對父親說:「你要不要喝杯水、冷靜一下……」父親怒回:「你那麼愛管閒事、你要不要去死一死……」接著拿起一罐啤酒往H君頭上淋下去……
小學三年級時,H君某次露營時,被父親朋友的朋友強脫褲子觸摸性器官…,H君對父親抱怨,父親回:「只是被摸一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H君每天早上會跟父親拿100塊錢作為餐費,父親常會酸他:「我就是因為要花錢養你,才會變窮…,每天100塊會不會太多呀?」
兩週前,H君在學校做出自殘行為、驚動了校方,學校約談H君全家(阿姨也參加),後來父親說話就沒那麼惡毒了。
阿姨補充說明,H君在2歲時,被診斷出高功能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接下來母親帶著他不斷地到處學習、上課。H君不易控制脾氣,小二曾被欺負,於是拿磚頭要扔對方、拿小刀想要攻擊對方……
H君目前就讀某國小,成績中等,朋友多(超過十位),老師知道他有亞斯伯格症、會適度關心保護他……;
幾個月前,班上有3位女同學經濟出狀況(家長生病、父親失業…),於是H君拿了300塊給對方3人,沒想到對方食髓知味,事後多次纏著H君要錢,結果H君發飆,對方才收斂……
這是我在門診中,第二次遇到亞斯伯格症的孩童,共同的困擾是父子關係緊張、經常衝突。前一位是媽媽陪同的,因此我對媽媽說明了許多聖經中的溝通法則,希望能解決父子衝突。
不過,此次的案童是阿姨陪同的、爸媽都不在場,我能做些什麼呢?
我聯想到前美國總統雷根的名言(適用於任何場合):「We are doing what we can do !」
於是我對案童說明一個出自於聖經的觀念「一個人一輩子最多只能管好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自己!」
沒想到年紀輕輕的他竟然非常認同這句話,於是我加碼說明,他無法、也沒有立場或權力去管(改變)他的父親,不過他卻可以管理自己的拳頭、舌頭跟腦袋。
我舉H君跟同學的金錢糾紛為例,他富有愛心、想要幫助沒錢生活的同學…,就「動機」而言是很好的,我給他80分。
不過在「方法」上,因為他還未成年、手上的錢都來自於父親的供應,所以最正確的作法是先回家問過父親,如果父親同意把錢給同學,那麼他就是100分。
有一天,等他長大成年、自己賺了錢,那麼對金錢就有支配權……
聽到這裡,H君表示了解與認同,於是我心想:「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還真是管用,我先肯定H君的【是】、再提醒他的【不是】,結果他就願意聽進去!」
協談結束前,我想到學法律的妻子倩婷,前幾天給了我一本「寫給七歲孩童的法律書」,裡面正好有提到類似情節(另外還有霸凌、恐嚇、讓同學抄作業……的簡易說明),於是我將該書送給H君。
一旁的阿姨為了表達對我的謝意,立刻對H君說:「你把書拿回家一定要認真讀喔!」
我則是笑著回應:「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H君雖然拿了我送的書,不過『要不要認真閱讀?』我打算尊重他的『自由意志』、讓他學習自己管理自己!」
協談最後,我為兩人禱告。看著他們帶著笑容離開門診,我不禁猜想「H君的父親說不定也有亞斯伯格症(教科書描述該疾病具有某種程度的遺傳性)……」,不過我立刻告訴自己「這不是我當下該管的事,因為H君的父親並不在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