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次提醒R君,時間是非常寶貴並且是不可逆的,如果她堅持把時間拿來用在看重先生的【不是】(缺點),那夫妻衝突就永無休止。如果用在表達、凸顯先生的【是】,那麼先生就會進步!我費盡洪荒之力教導R君,不過她在當次協談中,仍然再度提到跟先生在金錢上發生衝突。
我深吸一口氣,接著明白地告訴R君,從今以後,我對於她始終學不會【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亦即在衝突或溝通中,先看到先生的【是】…),我打算按照聖經在歌林多前書13:4的教導:【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也就是我要求自己絕對不再「批評、數落、責罵、要求……」她,也不再強調「我究竟已經講過幾遍…」,因為愛的真諦裡面寫到「不計算人家的惡」……,也就是說,我打算「接納」R君的「做不到」!
我嚴肅地告訴她,既然「快樂門診」的共識之一是「一個人一輩子只能管好一個人,那個人就是自己」,於是我打算「管理我的自由意志」,我要按照上述聖經教導而行,我要「接納」R君的始終「做不到」。
R君有點驚訝地看著我,然後怯生生地問:「對於金錢的管理,先生真的有【是】(做對的地方)可以肯定、稱讚嗎?」
聽到這樣的問話,我立刻想要發飆,心裡的OS是:「如果不是先生努力賺錢,你的食衣住行從何而來?妳會有時間來快樂門診嗎?如此簡單的道理,妳怎麼會看不懂?還來問『先生有『是』值得肯定、稱讚嗎?』」
還好我想到我自己對每一位案主最常做的教導,那就是雅各書 1:19:【你們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於是我強忍住怒氣,先【快快的聽】(仔細想),於是我回應並表示,我知道R君最大的期待是先生把賺的錢大部分交給她管理,如此一來她就不必看先生臉色、常常跟先生伸手要錢,當然她並不會亂花錢……。
R君同意我的推測,於是我問她:「如果這樣的目標是「100分」,那麼你先生目前有幾分?是「零分」嗎?還是妳想給他打「負分」呢?」
R君楞了一下,幾秒鐘後才表示,確實有男人把金錢管理弄到負分,例如全家背債數千萬、父親把兒子的註冊費拿去賭博花光光……;
我不客氣地質問R君:「先生有讓孩子或是妳因為沒錢而挨餓受凍嗎?」
講到這裡,R君的理性抬頭了,她表示先生有努力工作賺錢、先生沒有賭博也不會亂花錢、家裡買了透天厝而且貸款也是先生在繳…,所以她給先生打「50分」。
我忍不住地挖苦她,「我還以為妳只會給先生「5分」或更低…」,但即便是後者,只要不是「零分」,先生就有【是】。只要有【是】,她就可以按照聖經【是、就說是】地肯定、稱讚先生,於是先生就會受到鼓勵而往前進步,因為人性就是如此被設計的。講到這裡,R君露出「明白」的表情,於是在協談結束前,我為她做了祝福的禱告。
………………
協談結束後,我覺得自己「進化」了,變成了2.0版的協談者,因為我對於R君很弱的地方(很難跨越、很難進步之處),例如我在多次協談中,超過十次以上教導她,對於先生應該要【是就說是】,在衝突或溝通中,先看到先生的【是】(已經做到、有努力之處),並且說出來……,而R君雖然不斷表示同意、認同,但實際上卻是發生衝突時,她始終把焦點放在先生的【不是】、完全忽略先生的【是】……,可想而知,兩人必定衝突不斷,因為按著人性,不會有一個人願意接受對方只看到自己的「不是」,而完全忽略、否定自己的「是」,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