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嘲熱諷 vs 破口大罵 (下)

分享這篇文章:

在昨天的PO文裡,我寫到場景一:某甲真實的狀況是肚子餓想吃東西,可是他表現出來的卻是對某乙冷嘲熱諷,或是把某乙破口大罵一頓……,試問某甲原先肚子餓的問題可能從某乙這邊得到解決嗎?

場景二:某甲真實的狀況是肚子餓想吃東西,並且他跟某乙說:「我肚子餓想吃東西……」,網友們會不會覺得某乙會滿足某甲需求的可能性,會比場景一的情形來得高一些呢?

事後我仔細想想,上述文字在邏輯上沒有問題,不過網友們可能不容易體會,於是我想起以前在醫院裡,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標題是:「寄錯地址的郵件」

7月31日星期二是病房每個月舉行個案討論的日子,護理師Ms.劉跟大家報告了一個相當特殊的個案。D小姐,今年三十三歲,未婚,家住新竹。由於她患有中度智障,因此國中讀的是特教班。國中畢業後,她被男朋友誘騙離家,在大台北地區淪落成為流鶯,另外也曾經因為無知,被犯罪集團當作人頭而被警察以詐欺罪移送,在新竹監獄待過一段時間。出獄後,她仍是四處流浪,家人對她是傷透腦筋。

當年一月份,她在新竹火車站無故昏倒,先是被送到南門醫院,然後被轉送到新竹馬偕醫院就醫。醫師懷疑她的腹腔內有膿瘍,為她動了剖腹探查手術。三月份她又收到地檢署的傳票,經過一些司法的流程,她在5月29日到桃園監獄服刑。六月中旬,她因為貧血、下腹痛和嚴重的下肢水腫而被送到桃園敏盛醫院就醫。經過緊急洗腎和許多檢查,醫生終於診斷她罹患末期子宮頸癌合併兩側輸尿管阻塞,引起腎臟衰竭。醫生為她做了兩側的腎臟引流,讓她的尿液可以排解出來。該院的醫生原些打算用放射治療來治療她的子宮頸癌,不過她的父親因為地緣關係而要求轉至本院做後續的治療。

住進7C病房之後,我花了許多時間去了解她的病情。她的腎臟引流管屢次脫落,我只好多次照會泌尿科的醫生為她重新植入引流管,過程中的許多麻煩,實在不是文字所能形容。

在住院期間,她父親多次跟醫護人員說:

「我女兒的病已經好不起來了,可不可以早一點讓她死掉?」、

「我老了,身體不行了,早晚會被她拖累,可不可以讓她早點死?」、

「可不可以把她的氧氣拿掉,讓她就這樣走?」、

「她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走掉,到底還要拖多久?」……

在討論會當中,大多數的同仁都認為這個當父親的實在是太過份了,竟然屢次希望自己的女兒死掉!

我個人則是持不同的看法,於是我說:「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愛』的相反詞是什麼?」有人說是『恨』,有人說是『不愛』,有人說是『疲累』……。

我說:「『愛』的相反詞絕對不是『恨』,因為愛、恨都是一種強烈的情緒,都表示你和對方在情感上有著強烈的牽絆、糾葛。

其實『愛』的相反詞是『漠視、無動於衷、冷漠、視而不見、忽視……』。

D小姐的父親雖然在口頭上希望她早一點死,但事實上,他每天都會到醫院來陪伴她,每天都會為她準備早餐。

看到她床鋪被尿液弄濕了,他一定會按呼叫鈴要護理師清理(雖然他從未動手協助過護理人員!)

有事要提前離開病房時,他也一定會交代當班的護理人員要『替他看著女兒』。

根據這麼多客觀上的事實,D爸爸絕對沒有『漠視、無動於衷、冷漠、視而不見、忽視……』他女兒,也就是說他和女兒之間仍然有著強烈的情感牽絆。

不過,為什麼他所表達出來的言語,卻讓醫護人員難以接受呢?甚至會認為「天下怎麼會有這樣的父親呢?竟然咒詛自己的女兒早一點死掉!」

我個人認為這是有答案的,因為他沒有”正確、真實”地表達內心的感受。

大家只要用同理心稍微想一下,就可以猜出D爸爸的感受,大概不外乎是

『女兒得了這麼嚴重的癌症,連醫生也說治不好,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看著她受苦,三番兩次被送到開刀房接受腎臟引流管的插入,傷口很痛,我看得很不忍心,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她現在是保外就醫,萬一病好一點,還得面對未來的刑期,真是令人茫然!』……。

也就是說他心中真正的感受、情緒應該是『我覺得徬徨、無助,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未來?沒有人可以幫助我!』不過他卻用了錯誤、不真實的表達方式,結果令大家非常反感!

如果場景可以重來一次,D爸爸按照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就說「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看得很不忍心,就說「我看得很不忍心」)、(不知道該怎麼辦,就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未來令人茫然,就說:「我覺得未來很茫然」)、(沒有人可以幫助我,就說「我覺得沒有人可以幫助我」)……,當他把上面這些話”說出來”,我猜想大家一定樂於幫助他,不是嗎?

回顧上面的故事,D爸爸原先的表達方式就類似「場景一」,而我在討論會中建議的方式就是「場景二」。

看過了「乃哥飆罵從從」、「醫師痛罵護士」以及「爸爸咒詛女兒」三個「場景一」的事件之後,我聯想到一個非常荒謬的場景,那就是一個人寫了一封信,要寄給一位住在新竹市的朋友,可是他卻在信封上寫了一個位於美國的地址,兩地相隔十萬八千里,可是他卻滿心希望對方能夠在三天後,正確地回應他所寫出的信!

也就是說,在人際溝通(衝突)中,當人們沒有實話實說,沒有(不願意)正確、真實地表達出內心的感受(情緒),但卻希望對方能適時、正確地做出回應。兩者不是半斤八兩,同樣的荒謬嗎?

原來,大多數人都是用此種不合理、荒謬的方式試圖來和別人溝通,難怪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有增無減。解決之道無它,只要回歸聖經中的教導,雅各書 1:19:【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以及雅各書 5:12:【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在衝突中,只要有一個人願意【快快的】(認真的、仔細的)聽出對方究竟在表面的言語之下,是不是有什麼弦外之因(unspoken language),同時也要聽出自己心裡真正的感覺(情緒),接下來依照”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把事情一件一件地說出來(很真實地、正確地表達心中的感受),那麼對方才能準確地catch到真正的訊息,才可能做出適當的回應,最後才可能有美好的結果。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