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3月底某一天在吃過員工餐後,我看到小老闆N君把新來的廚師E君叫到外場來,告訴他炸好的豆腐應該如何裝。我遠遠地看了一下,原來是E君把炸好的豆腐先裝在一個有許多細孔的不銹鋼漏盆內,然後在下面再用了一個一樣大小、沒有孔洞的不銹鋼盆裝著。N君跟他說:「你這樣裝,兩個盆子的大小一模一樣,那麼上面漏盆裡、炸豆腐所流出來的油水不就無法往下流,積在盆子裡豆腐就容易腐敗,不易保存,造成食材的浪費!」
我心想,內場裡傳統上的做法就是把裝炸豆腐的漏盆,放在一個尺寸稍微小一點的塑膠盆上面,找個地方放涼,同時讓油水漏下來即可。沒想到幾秒鐘之後,我看到新廚師E君竟然是在他原先的模式下,硬是在上下兩個不銹鋼盆中間,放了一個客人盛飯用的瓷碗,把上面的漏盆架得高高的……。
這樣的事看在我眼裡,我原先想要立刻去告訴他,應該要“入境隨俗”,應該要照著大家習慣的方式去做……,不過當我再仔細思考,E君的作業模式雖然會讓洗碗的同仁增加負擔(多洗一個碗),不過它確實也達成了小老闆N君的要求(讓炸豆腐的油水可以漏出來),所以我也不能說他錯。
我還想到,我從E君來報到的第一天,就溫和地提醒他應該要“入境隨俗”,凡事應該先照著廚房裡原先的模式去做,假以時日各種技能都熟練了,如果自己有找到更simple and effective 的方法,可以提出來跟其他資深人員討論,獲得認可後再去做改變,這樣才能讓他容易被接納、被認同……,不過事與願違,經過了一個半月,E君在廚房裡仍然是喜歡按照他自己原先的習慣去做事,雖然內場領班還有其他兩位大廚都不止一次地跟他講過要“入境隨俗”,不過效果很不好,例如炒菜炮爐的前方,有一個水龍頭,下面有個不銹鋼盆,讓爐子師傅方便取水洗鍋;在我的經驗中,每位廚師的水龍頭都是開開關關的,要用水的時候開,不用就關掉……,不過當E君暫代爐子師傅時,他卻是放著讓水一直流……
E君的行為讓我很納悶,似乎他始終聽不懂或聽不進“入境隨俗”四個字,於是某一天在吃晚餐時,我跟妻子倩婷提到這件事,她有感而發地說以前她在政大法律系擔任助教時,接觸過許多大學部的工讀生,就看過許多讓她傻眼的事,例如處理老師的信件,她會把信件區分成“一般信件”和“掛號信件”,先將“一般信件”直接放入每位老師的信箱,然後把“掛號信件”集中保管,等老師出現在辦公室時,先請老師在登記本上簽名,然後再把該掛號信件從某個上鎖的抽屜裡拿出來給老師。這樣做當然有其重要目的,因為“掛號信件”裡面很有可能是支票、匯票,甚至是現金,如果弄錯或弄丟,會引起極大的困擾,所以當然應該慎重處理。她說有一位來了一陣子的工讀生,已經看了她多次處理信件,不過就在某一次她離開位置時,學校工友送來一堆信件,結果那位工讀生竟然把“一般信件”和“掛號信件”全部都丟入老師們個人(沒有上鎖)的櫃子裡……。等她回來一看,她大叫一聲,立刻要那位工讀生把所有“掛號信件”拿回來,她氣死了!
還有一位工讀生,來了一陣子,有一天我妻子有事必須離開位置,於是交代那位工讀生說:「如果有我的電話,叫我一下。」沒想到當電話鈴聲響起時,那位工讀生的反應竟然不是把電話接起來、問對方有什麼事、如果是他不會處理的、再找助教協助……,而是到處找她,跟她說:「妳的電話在響!」看到這種場景,她真是無言……。
於是她跟我說:「”入境隨俗”這件事,應該是和智商無關,因為每一位來系辦的工讀生都是在聯考脫穎而出、考進國立大學的前段班,照理說IQ絕對不差呀!」
聽到這裡,我突然明白了,原來“入境隨俗”其實是一種特質(恩賜),它就跟會唱歌、會運動、會畫圖、會音樂、會察顏觀色、會推理、會照顧人、會分辨食物的味道……一樣,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具有該特質的人,會覺得“入境隨俗”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不過就是用眼睛觀察,然後照著去做……,不過對於一個不具有該特質的人而言,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就像我自己沒有美術的天份,怎麼畫怎麼怪,而我的高中同班同學裡,就有美術很強的人,一堂美術課下來,他不僅交出一幅令人賞心悅目的水彩畫,還可以替其他同學捉刀……。
如果“入境隨俗”是天父上帝所賜的特質(恩賜),那麼它的相反詞是什麼呢?我初步想到的是“格格不入”,也就是不管環境如何變化,他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學、做事方法,不會想要跟別人一樣。
如果“入境隨俗”和“格格不入”都是特質(恩賜)的一種,那麼它們就像是其他特質(愛說話vs沉默寡言,喜歡花錢vs節儉度日……)應該被好好管理,正如聖經羅馬書12:6所說:【所以我們要按照上帝給我們的恩惠,好好地運用不同的恩賜,做應該做的事。】以及彼得前書4:10所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在職場或生活上,如果“入境隨俗”運用得當,確實容易讓新人被接納,可以快速融入團隊,於是成了一個人的優點;不過,如果運用不當,就會變成“同流合污”或“隨波逐流”喔!前幾年有一個新聞,一位台南成功大學研究所畢業的碩士,考上了南部某個海關的職缺,到任沒多久,就因為收受廠商賄賂被判重刑,因為他的長官跟新進的他說:「這是廠商體恤大家辛勞的一點意思,大家都有,你也不必例外(意思就是“入境隨俗”)。」經過了一番思考,他把長官的話聽進去了,想要“入境隨俗” ……。被收押當天,那位碩士在記者的鏡頭前痛哭失聲……,不過一切都來不及了。
同樣的道理,“格格不入”也必須好好管理,如果是像上文中的新廚師E君,那麼一定會妨礙到他的人際關係,阻礙了他的學習;反過來說,如果運用得當,那就會是“擇善固執、不隨波逐流、中流砥柱……”,例如論語記載,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懮,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在當時士大夫都在努力求官的風氣中,顏回卻擇善固執地沒有跟其他人一樣,所以孔子稱讚他。
舉個現代、簡單的例子,一位人妻沒有因為身旁的朋友都拎著名牌包、都戴著大鑽戒、都經常出國玩……,就吵著老公也要“入境隨俗”、“比照辦理”,而是“不隨波逐流”、“知足常樂”地拿著一般包包、戴著K金的婚戒、跟丈夫手牽手在公園裡散步……,請問做丈夫的會不會稱讚她、肯定她、疼惜她呢!
本文的結論是,不管是“入境隨俗”還是“格格不入”都是天父上帝所賜的特質(恩賜),都要適當地加以管理。每一種特質都是上帝所賜的,祂的原意都是好的,不過人是不完全的也是會犯錯的,所以每一樣特質都像是一把刀子,如果拿來切菜、切肉、做菜……,那就很好,令人歡喜快樂。換句話說,一個人把上帝所賜的特質作了正確的發揮,那個特質就成了他的優點,會受到別人的肯定和稱讚;相反地,如果一把刀子,拿來砍人、傷人、殺人,那就不好,令人勞苦愁煩,也就辜負了天父上帝的一番好意與用心。換句話說,一個人把上帝所賜的特質作了錯誤的發揮,那個特質就成了他的缺點,會受到別人的批評和指責。
親愛的網友們,天父上帝賜給你的特質是偏向“入境隨俗”還是“格格不入”呢?你有做出正確、適當的發揮嗎?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