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4月中旬在「快樂門診」中,多次看診的A君表示,前幾天早上,先生一如往常地騎摩托車載女兒去上學。突然間,A君心裡覺得不舒服,原因是A君意識到家裡唯一的女兒已經上了高中、長得亭亭玉立,不過女兒卻跟小時候(幼兒園、國小、國中)一樣地坐在前座、幾乎被先生緊貼環抱著……;
A君詢問我,她該不該對先生跟女兒說出她的不舒服?如果要講(要求女兒改坐在機車後座),理由為何呢?
A君的陳述讓我聯想到有一位基督徒姊妹告訴我,她的兩個女兒從小都是由她先生幫忙洗澡,因為先生做得又快又好、女兒也很樂意……。直到女兒上了小學,某一天聖靈給了她一個提醒,於是她跟先生說、希望先生不要再幫女兒洗澡…;經過一番「激烈的溝通」,先生終於願意做出改變、不再幫女兒洗澡。
更早之前在醫院裡,我就曾經注意過此一議題,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尤其是親子關係(父女之間、母子之間……)必須隨著時間的過去而調整或變動;如果沒有這樣做,那麼不管雙方原先的關係有多契合、有多美好,結果都會是勞苦愁煩……
醫院裡的實例,某個早上查房時,我看到一位父親爬上病床、抱著已經26歲的女兒(病人)睡覺,結果被多位年輕的護理師私底下視為“噁心、變態”!
社會新聞上的例子,兒子已經結了婚,可是做媽媽卻要求媳婦房門不能上鎖,因為媽媽半夜會走進新婚夫妻的房間,要幫兒子蓋被子,免得他著涼……,媽媽很關心兒子,不過結果卻是媳婦跟兒子很快就離婚了!
某位朋友B君提到她七十多歲的老媽媽,每天都要煮五、六人份以上的晚餐,不過因為兒子們跟孫子們大多已成年,如果不是出外工作就是上大學讀書,大家回家的時間都不固定;更常見的是大家已經在外面吃過了……,於是老媽媽面對一桌的飯菜,吃不完也捨不得倒掉,於是下一餐再拿出來成為隔夜菜,結果更是沒人想吃,於是大家更不願意回家吃飯,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B君多次跟老媽媽講,希望她不要再煮多人份的晚餐,不過她始終不願意改變,結果是全家人跟老媽媽的關係,都變得很緊張!
上面這些事,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會發現「本質」都是好的,不管是父親載女兒上學、爸爸幫女兒洗澡、父親抱著女兒睡覺、媽媽半夜起來幫兒子蓋被子、媽媽為全家人煮晚餐……,沒有人能說它不對、更沒有人能指責它違法!
不過,為什麼讓人覺得「怪怪的」呢?
認真思考之後,我明白了,原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是需要「變動的」,而非「固定(一成不變)的」,如果人們不明白這一點,那麼人際關係就會出問題。
我還想到一個常見的例子,兩個花樣年華的女生成了彼此的閨密,做什麼事都在一起,什麼心事都可以講出來跟對方分享;有一天,其中一人交了男朋友、陷入了愛河……,沒多久另一人開始抱怨:「妳為什麼都不找我講話,也不跟我一起出門逛街看電影呢?……」接下來,可想而知的是雙方原先的友誼關係,必定會出問題,最後很可能是不歡而散。
如果上述的情形是如此地常見,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我相信人是上帝創造的,而聖經就是人類一切問題的說明書,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到的是羅馬書12:2的教導:【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我從此處經文中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我跟天父上帝之間的關係是不斷變動的,所以我必須【心意更新而變化】,才能明白在每個不同的時刻,上帝美好的心意為何。
有了以上的認知,當我再來看我自己跟其他人的關係時,就很容易明白了。舉例來說,做父母的面對孩子剛出生、一歲、五歲、上小學、上國中、上高中、讀大學、出社會工作、結婚、生子……,如果沒有【心意更新而變化】,沒有常常調整自己跟子女的關係,那麼結果一定是雙方都受傷、都變得不快樂。
同樣的道理,閨密交男朋友了,如果另一方沒有跟著調整關係……,結果必定是關係破裂,雙方都不快樂;職場上原先要好的同事升官了,變成科長了,如果原先的同事沒有跟著調整關係……,結果必定也是關係破裂,雙方都不快樂。類似的例子太多了,請網友們自行推想。
…………
聽過我上述分析,A君表示認同,於是我教導她可以按照聖經雅各書 5:12的教導:【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來處理此事,首先必須肯定稱讚先生多年來的付出、每日載送女兒上學的辛勞(以上屬於「是、就說是」的部分),接著說明女兒已經長大了,必須學習對自己的身體畫出界線、目的是保護自己……,所以不宜再跟孩子一樣地坐前座,而是改坐在後座(以上屬於「不是、就說不是」的部分)。至於先生高不高興、能不能接受,A君就尊重其自由意志。
協談結束後,我心裡的感想是,【心意更新而變化……】,實在是太重要了,一個人如果沒有認真地按照此一聖經教導去做,常常調整自己跟其他人之間的關係,那麼所有的人際關係(不管原先有多美好、多契合)都會不進則退,結果是大家都變得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