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同此心(上)(牧師的回憶)

分享這篇文章:

106年7月份某個週日晚間,我參加一個家庭教會的聚會。聚會中,目前從事禮儀事業的C君提到一件事,他說:「有一位資深的牧師曾經回想起當年他剛從神學院畢業,去到某個教會當傳道人,必須負責每個週日的講道。由於才剛畢業,年紀也輕,因此站在講台講道時,經常會講錯。當時在教會參加主日崇拜的多半是年長者,同時也是信主多年的信徒,對聖經有著相當的基礎,因此他的壓力很大。

他深深記得有一群老媽媽,主日崇拜習慣坐在講台前方,當他講道時總是很專注地聽,還頻頻點頭回應,使得他講道時的信心逐漸提升。不僅如此,老媽媽還會在私底下跟他說:「這次的講道準備的很好,不過當中有一個地方引用的聖經好像弄錯出處了,你有空再研究一下。」這樣的提醒,對他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幫助他逐步地改正錯謬。當年還好有這樣一群老媽媽,他才沒有退卻,如今想起來,覺得非常溫暖,也很感恩。這樣的風氣,似乎在現在的教會看不到了,大家的做法通常是發現傳道人或牧師把聖經講錯時,直接指出其錯誤!」

聽完C君的分享,我覺得很好,我不僅認為那是個發生在過去某個時空下的一件事,我還看懂了其中的SOP(標準作業流程),於是我說:「你提到的故事,其中的SOP就是聖經中“愛的真諦”的一次實際操作。歌林多前書13:4-8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驕傲),不做害羞的事(不做魯莽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自私),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記住別人的過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這段經文,會唱的人很多,聽過的人更多,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原來它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的。上面C君所分享的故事,就是一個例子: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聽到站在台上的傳道人或牧師講錯了,仍面對微笑地繼續聽)、

愛是不嫉妒(沒有認為「你對聖經的了解都不如我,還好意思站在講台?」)、

愛是不自誇(沒有在心裡自誇說:「你講的這篇道,我已經不知道聽過幾次了」)、不張狂(沒有因為自己可以聽出講員錯謬之處,就顯得很驕傲)、

不做魯莽的事(沒有在當場,就公開指出講員錯謬之處)、

不求自己的益處(講員所講的內容,對我沒有益處,我就不必專心聽講道)、

不輕易發怒(沒有因為講員不止一次講錯而當場發怒)、

不計算人的惡(沒有在心裡面,一一計算台上的講員究竟講錯幾次了)、

不喜歡不義(沒有用自己天然人的方式來對待講員)、

只喜歡真理(堅持用聖經的法則來面對解錯聖經的講員)、

凡事包容(包容講員的行徑)、

凡事相信(堅持相信聖經的教導)、

凡事盼望(盼望眼前這位當下不怎麼樣、經常講錯聖經的講員,未來能更進步、能更明白聖經)……,

於是天父上帝就賜下祂寶貴的應許,那就是“愛是永不止息(Love never fails )!“換句話說,它一定會成功,而這裡的成功就是該位年輕、剛畢業的傳道人,隨著時間的過去,逐漸成熟長大,終於成了一位可以獨當一面的牧師。」

大家可能會以為,上述的人際關係,只可能出現在教會裡面,不過我的看法是,既然我們每個人都是按照天父上帝的形象和樣式所造,所以我大膽地推論,上述的溝通過程,可以應用在每一種人際關係,不管是夫妻之間、親子之間、師生之間、朋友之間、甚至於是老闆和員工之間、長官和部屬之間……。

聽完我的說明,目前在某大學法律系擔任教授一職的弟兄W君說:「你剛剛分析的“愛的真諦“,可能在一般的職場上不適用,因為很多老闆都是非常霸氣、獨斷獨行的,所以應該是無法接受部屬誠實地指出老闆錯謬之處。」

我想了一下,然後說:「如果從表面來看,我同意你的看法;不過,如果是從人性的共通點來看,我則是維持原先的觀點,也就是說,人一輩子的生活目標是追求快樂,而良好的溝通會帶給雙方快樂,所以大家都會喜歡有「良好的溝通」,才符合人性的需求。至於為何有人顯得不想溝通、不想聽別人的良善建議,很可能是因為被過去「不良的溝通經驗」嚇到了,所以才會變得「不想溝通」!」

寫到這裡,我聯想到一篇中央社的人物報導,標題是「法國人當台灣主管 最不適應同事不反抗」,以下是摘要:

台灣大潤發人資總監孔祥恩從法國來台 3 年,對台灣人的友善、治安、山景讚不絕口,但他最不適應的是「同事都不反抗他」,台灣人似乎對「頭銜」很買單,要大家講真話很難。

對於台灣人的普遍個性,他首先領略就是台灣人的沉默。孔祥恩笑說,在法國,沒有人不跟老闆吵架的,即使你是最基層的人,每個人都不會在乎對方的「頭銜」。在這裡,要大家講真話很難,要人反抗老闆更難。

他笑稱,法國人最愛跟老闆大小聲,台灣人卻不會。花了三年時間在鼓勵同事「反抗」,因為他想聽真話,要融入台灣市場首先要知道當地人需要什麼。

孔祥恩強調,當你的團隊願意說真話、涉入感加重,當然他無形中跟你一起肩負團隊責任,因為他有了參與感,而不是只會被交辦任務。

孔祥恩觀察,台灣人似乎對每個人「頭銜」很買單,只要報出很厲害的職稱,就可以暢行無阻似的,讓他相當詫異。

…………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