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1月31日星期四早上查房時,我發現L女士已經陷入昏迷,不過生命徵象還算穩定,我跟J J說:「我會寫一篇文章送給妳!」J J用好奇的眼光跟語氣回答說:「好呀!」當天下午我從北區健保局審查案件回來,正好有一段空檔,於是我開始寫這篇文章。
傍晚回到7C病房,發現L女士的名牌已經不見了,一問之下,才知道她中午過後就去世了,當時她媽媽跟女兒在旁邊陪伴。專科護理師Ms鄭跟我說:「L女士過世時的情形還蠻特別的,雖然呼吸停止了,但是心電圖監視器上面的心跳卻一直維持二、三十次/每分鐘,我請媽媽跟她講講話,媽媽表示不知道該說什麼,於是我請女兒跟她說說話,J J眼眶含著淚水,臉龐靠近媽媽的耳邊,用俏皮的語氣說:『好啦,我會好好照顧弟弟跟阿婆的,如果他們不乖,我會打他們屁股……』」,隨後L女士的心電圖才變成一直線。」聽完Ms鄭的說明,我內心覺得蠻平靜的,有一點暖暖的感覺,至少最後她跟媽媽的關係並不是破裂的。隔天,護理師C君跟我說:『病人過世後,女兒來護理站對我說”阿姨,我媽走了”,我回應說:「你很難過、很不捨」,女兒回答說:「嗯,我很愛我媽媽」』。
我心想:這是一個完美的ending。
102年2月5日星期二早上,是舊曆過年前最後一次安寧個案討論會,我再一次把L女士拿出來討論。我先請專科護理師Ms鄭把L女士臨終時的場景跟大家說明一次,接著我便要大家舉手表決,要判定L女士跟女兒的關係到最後是決裂而令人傷痛的,還是關係有重建而令人感到溫暖的,結果所有的人都贊成是後者,於是我接著說:「這樣的結局是大家所樂於見到的,不過它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大家努力的成果。
就醫護人員而言,我們最大的努力就是接納J J是一個16歲的孩子,
接納她先前跟媽媽的關係並不是很親密,
接納她曾經因為面對媽媽情感的勒索而出言不遜……,
接納她的言行舉止並不符合大人們對一個家屬的期待……,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是在進行靈性照護的第一、第二步,我們就是在做「Being(陪伴/同在)」,而J J就會感受到醫護人員是愛她的。也因為「愛是永不止息(Love never fails)」,所以當J J得到足夠愛的時候,她也會成熟長大、也會變得有能力去付出愛,於是在媽媽臨終時,她能對身邊的親人,自然地做出愛的承諾。
相反地,如果我們不加思索、隨便沿用傳統的作法,嚴厲地要求作女兒的應該怎樣、做兒子地應該如何,那就會很矯情、很虛偽。
舉例來說,許多年以前,病房內曾經有一位志工,看到一位癌末的老先生快過世了,兒女們都在旁邊,於是她就自以為是地吩咐家屬們,要跟阿公說:「爸爸,你是全天下最偉大的爸爸、我們最敬愛的爸爸……,我們感謝你的養育之恩、感謝你對我們的教誨……。」
當我得知此事後,我立刻就要她不要再來7C病房服務了。我的理由是你怎麼知道阿公是一位那樣偉大的父親呢,說不定他根本是年輕時拋妻棄子、在外放蕩,得了癌症才回來要求家人照顧他的一個父親呢???
同樣地,如果我們不了解原來L女士跟兒子已經有六、七年沒有一起生活,幸福甜蜜的回憶早已經褪色了,卻一昧地強迫兒子要跟媽媽很親密、撒撒嬌、說我愛你、說捨不得媽媽生病要離去……,而兒子受迫於大人的要求,真的照指示做了,那麼跟民間喪禮常見的孝女白琴、五子哭墓有何不同呢?都是虛假、都是矯情、都令人不悅。
當彼此的關係沒有很密切、很深厚,卻表現出不成比例的情感時,是很奇怪的,也是不符合人性的。」
我接著詢問護理長,看有沒有什麼評論或補充,林護理長說:「臨終護理的教科書都教導我們,病人往生時,一定要引導家屬說出類似的話(很好聽、歌功頌德的話)……,現在看起來,好像也是很奇怪!」於是我轉頭笑著跟資深的護理師Ms溫說:「妳常常跟別人上臨終護理的課,這一點要修改喔!」負責安寧居家工作的護理師Ms黃出來打圓場說:「其實教科書也沒錯,因為作者已經先假設病家在臨終前,都已經完成了四道人生及饒恕,都已經修復了天、人、我、物的關係了……,最後來個臨門一腳。」我最後說:「如果真是按部就班地這樣做,那就沒話講!」
上面的文章公開後,許多同事發表感想或評論:
護理師W君: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當我們不清楚病家的愛恨情仇、恩怨糾葛時,我們只能用愛接納他們,,尊重他們面對死亡的方式,,當然我們會期待病家做出正確的決定,最後能得到善終。在這裡,我替那位十六歲的女兒感到高興,她在媽媽生病的最後階段,透過韋醫師的協助,得到了上帝的祝福,相信她的未來是美好的。
護理長L君:家裡有人生重病時,大人們通常會要求孩子要聽話、要立刻成熟長大、不要讓家人失望……,不過孩子終究是孩子,在某個階段就會有某個階段的想法和行為。大人可以多學習如何跟這樣的孩子相處。
專科護理師F君:要做靈性照顧之前,一定要先把病人的 family tree畫好,心中才會有譜,該如何進行,而不是一昧地只會向病人說謝謝,也許在家人眼中,病人並不值得感謝。如果只是為了應應景而說,有何意義呢?在照顧這位病人和家屬的過程中,讓我更明白自己的角色,除了病人,更重要的是女兒的未來,她要如何面對及看待這個媽媽呢?我們可以怎麼做,讓她心裡更踏實,更知道該怎麼做?如果不了解她的background,一定做不到。所以在7C,把病人的family tree畫對畫好,只是照顧的第一步。
護理師H君:在華人社會中,大家都認為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死者為大……,不論這個人過去如何,只要他快死了,連他放的屁都是香的,但我們很清楚,這是違反人性的。上述鄉愿的作法,其實是虛假的,我們的觀念很清楚,唯有按部就班地重建天、人、我、物的關係,一個人才能得到善終。
護理師L君:我覺得一個十六歲的女孩,可以做這麼多,真的很不容易。反觀我自己的外甥也是十六歲,還很稚氣,什麼都不會。所以環境會幫助一個人成長,孩子的潛力也是不容忽視的。最後,我要給這位女兒一個大大的”讚”。
………………
場景拉回來餐廳,我再一次跟N君提醒說:當你面對C君不夠成熟的想法、不夠周延的規劃時,我希望妳能依照聖經在雅各書 1:19的教導:【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如果妳願意”快快地聽、認真地聽 ”,那麼妳就會知道C君其實是跟上面文章中的J J一樣,思想還沒成熟到可以面對媽媽在未來可能死亡一事,這時候作為C君長輩的妳,最好的辦法就是依照聖經在歌林多前書13:4—8”愛的真諦”所教導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妳忍耐C君的不成熟、想法不周延、說話不得體、做法太魯莽……,忍耐他處在這樣的狀態不知道會有多久……;妳沒有為了自己的好處而強迫他成長……,妳沒有對C君生氣發怒……,你一直忍耐他……。於是天父上帝向妳保證說,這樣的忍耐會帶來一種結果,那就是“愛是永不止息 Love never fails !”, 也就是說C君會感受到妳是在愛他,等他心裡的力量長大成熟了,他就會有力量來面對原先無法處理的問題,結果一定會是成功的,就像是十六歲的 J J !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