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忘記的人(上)(貴重的器皿)

分享這篇文章:

107年3月3日在吃晚餐時,我跟妻子倩婷提到過幾天,我要去天主教仁愛基金會(晨曦教養中心)演講的事。這次演講的起因是:107年1月12日臉書的即時通傳來一則訊息:「韋醫生平安:我們是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是服務心智障礙者的機構。這二年來,因應學員的需要而推動生死教育,知道你之前推動並設置了新竹的安寧病房,幫助過許多的家庭,包括我的家人也在那裡得到最後的安息;

知道你們所做的是尊榮神,也給予病痛的人尊嚴,所以想要邀請你來中心分享,來向工作人員分享關於醫生也醫死豁然的生死觀。

我回覆:「很好呀!我很願意,妳可以多讓我知道妳們的需求,我可以準備適當的內容。以前我還在醫院工作時,常常和裴嘉妮修女合作。

S君:「太開心得到您的回覆,我會告訴斐修女您要来中心分享的消息;分享時間會排在三月份週間下午3奌半至5奌,對象是全中心教保人員(約50人)。

這是一個二年的計畫,今年是第二年。其實這個計畫的起因是因為這幾年本中心服務對象陸續面對同儕及親人的過世,我們發現這樣的失落對他們而言是很大的衝擊;對教保員而言,我們也不知道如何帶領他們去面對”死亡”,編個理由塘塞?還是真實帶領孩子們面對”死亡”?都覺不妥,所以這兩年我們開始學習並告訴孩子們什麼是死亡?

透過一些研習、讀書會、生死教育團體課程及講員分享,使我們較不怕去碰這個議題,並且從而教導我們的孩子。很高興今年可以邀請到韋醫生來成為我們今年的講員,主題就讓韋醫生來訂……」

我回覆:「講題是:『好好說再見–善終的SOP』」

在準備講稿內容時,我特地進入該基金會網站,我看到:「常聽人說:生有時死有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死有命……,看似簡單的說法,但真正遇到時,又有幾人能灑脫其中。一般人不容易,對於心智障礙者而言就更不容易。

我們普遍對心智障礙者在面對親人過世時有所迷思,總認為他們不懂、不會、不需要懂……,種種看似保護他們的理由,或因為不知道如何對他們說,所以不說!

但不會表達不代表不懂、沒有感受、或學不會。而對於死亡不瞭解的心智障礙者,我們發現更可能會因為這種模糊不確定的失落,讓他們處於長期和強烈的悲傷之中。

所以,在今年度我們針對這樣的議題嘗試推動生死教育的活動;在活動裡,我們看見他們珍惜每個學習的機會,並把握能再有一次的機會將塵封很久對於過世親人的思念及感受表達出來,過程中我們驚訝於他們對於過往面對死亡的細節可以記得這麼清楚,雖然表達的話語很少但卻動容……。」

……………

在跟妻子聊到此次演講時,我特別表示,從醫院退休後,許多人的名字逐漸地記不住了,或是要想很久才能想起來,正如西方諺語裡的「Out of sight, out of mind」,不過這好像有例外,正如上面提到的「裴嘉妮修女」,我雖然已經超過十年沒看過她,不過她的名字卻記得很清楚。

二十多年前,我來到新竹醫院不久,我們就認識了,原因是她的學員罹患某種血液疾病,於是帶著來找我看,知道了我是一位基督徒,同時很願意幫助那些心智障礙者,所以後來該中心學員的醫療問題(除了必須開刀的、必須看牙科的),都由我負責。

我雖然是「血液腫瘤科」醫師,不過也是一位「內科醫師」,所以很樂意地擔任上述的角色。在我的印象中,裴修女臉上常常帶著笑容,總是用溫暖的愛來照顧那些學員,就像是他們的「媽媽」!前一陣子,我還在報紙上看到她獲頒「中華民國身分證」,理由是她一生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無私奉獻。

談到這裡,妻子表示她有一個很適當的禮物可以送給裴修女,是一個金屬所打造的盛水器皿(如附圖),正好可以闡述聖經在提摩太後書2:21所說的:【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我聽了,完全贊同,於是將禮物準備好,授課當天要帶去。

上面這件事提醒我,在我的記憶中,有些人是不容易被忘記的。親愛的網友們,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呢?歡迎分享!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