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職場一樣適用 2.0版(上)(改變態度)

分享這篇文章:

107年8月5日週日晚間,我按往例參加一個家庭教會的聚會。目前在某大學擔任法律系教授的W君表示,剛開始在系上開立刑法相關的科目時,他滿腔熱血、撰寫講義、做足準備,希望在課堂上把他自己多年來對於我國刑法的研究心得,全部傳授給學生。無奈事與願違,學生不知道是因為原本程度就差而聽不懂,還是因為不用功、不唸書而聽不懂……,因此每次考試後批改試卷時,看到那些學生答題的內容,總是會讓他滿腔怒火!

最近幾年,W君改變授課方式,每次上課前,他會先在相關網站上公布一個與學生生活有關的法律案例,接下來指定學生閱讀講義的某個章節,並將幾位學生劃成一組,正式上課時請各組上台做報告。學生做完報告後,W君會先肯定、稱讚學生們看了哪些講義、正確地引用了哪幾條刑法……,接下來便提醒學生疏漏的地方、觀念需要修正之處。

沒想到一、兩個學期下來,學生上課的態度變得很積極,某位學生對W君說:「雖然我很懶,不過對於老師的課,就算是早上的第一堂,還是會準時到課,因為實在是太有趣了!」

還有一次,W君走在校園裡遇到某位學生,隨口稱讚他在課堂上分組討論時的表現很好……,後來W君側面得知那一位同學事後很興奮地跟其他同學說:「能得到W教授的稱讚,令他非常高興,因為他從未得到過師長的正面稱讚!」

 

聽完W君的分享,我覺得很溫暖,心裡立刻聯想到,W君跟學生的互動,不就是依據聖經以弗所4:15:【我們要以「愛心」說誠實話】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三明治說話方法嗎!首先是肯定並讚美對方已經做到的事或已經做出的努力(三明治的第一層)……,接著實話實說地指出問題所在……(三明治的第二層),最後再一次肯定對方並說出自己的期待……(三明治的第三層)。

學生做完報告後,W君會先肯定、稱讚學生們看了哪些講義、正確地引用了哪幾條刑法……,這是三明治的第一層;接下來,W君會提醒學生疏漏的地方、觀念需要修正之處……,這是三明治的第二層;如果W君在每堂課結束前,肯定、稱讚學生們此次表現得很不錯,希望下一次上課能更認真努力……,那就是三明治的第三層。

看懂上述分析並不難,不過我認為最關鍵的是,為何W君會願意改變心態呢?意思是,他為何會從原先認定「學生程度差而聽不懂、不用功不唸書而聽不懂……」而做出改變呢?

這像是我常舉的例子,百米賽跑時,跑者跑到50公尺處,如果某甲從終點來看,那麼跑者離終點還有一大段距離;如果某甲從起點來看,那麼跑者已經跑了一大段距離了!也就是說,站在終點看跑者,和站在起點看跑者,確實會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但接下來的問題是,某甲(W君)究竟要站在那個點來看跑者(學生)呢?這時候我再度想起一個Line上面的笑話:

小明拿了兩張考卷回家,要讓爸爸簽名後繳回給老師。一張是:國語:”O”分,另一張是:數學:”1”分。小明顫抖地將兩張考卷拿給爸爸看,心想:「這下一定完蛋了,如果不是被打一頓,就是被臭罵一頓!」 沒想到爸爸看完後,對小明說:「我覺得你數學的能力比國語強喔,下一次考試繼續加油!」

我想很多人看過這則笑話,也覺得很好笑,不過我想問的是,為什麼小明的爸爸願意這樣對待他呢?網友們,你曾經想過這個問題嗎?

我的答案是:因為爸爸很愛小明、很用心地愛小明,所以他沒有用一般家長的眼光(標準)來痛打、責罵他……,而是”就事論事、實話實說”地肯定他、稱讚他、鼓勵他……。請注意,爸爸並沒有隨便肯定、胡亂稱讚,他說的內容都是事實喔!

 

我從這個笑話裡面學到一件事,那就是當你很”愛”一個人時,你會願意改變自己所站的位置(如同上述W君所做的),你會願意從百米賽跑的”終點”(等同100分),移動到”起點”(等同O分),接下來你就會擁有完全不同的評價(眼光)來看場上的跑著。

這樣的移動(從終點移到起點),看似簡單,但卻是非常不容易的理性操練,它必須照著聖經歌林多前書13:4—8 “愛的真諦”:【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驕傲),不做害羞(魯莽)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以下是每一個步驟: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忍耐學生的表現遠不及W君的標準,而W君卻願意和顏悅色地對待學生……

愛是不嫉妒:沒有拿學生跟自己比較,ie 以前W君在學習法律的過程中,並沒有人這樣對待他,憑什麼他今天要如此用心對待學生呢?

愛是不自誇:沒有誇耀W君自己當年多麼厲害……

不張狂(不驕傲):沒有用趾高氣昂的態度來標榜自己、貶低學生……

不做害羞(魯莽)的事:沒有魯莽地論斷學生很差勁、程度很差……

不求自己的益處:只講講課考考試,不去管學生是否有聽懂,其實是很輕鬆的……

不輕易發怒:沒有輕易地就發脾氣責罵學生資質魯鈍、程度太差……

不計算人的惡:沒有仔細計算學生過去上課遲到、蹺課、睡覺、玩手機……的次數……

不喜歡不義:沒有隨便就用一些社會上常見的方式對待學生,例如冷嘲熱諷、指桑罵槐……

只喜歡真理:堅持用上帝的眼光、聖經的教導來對待學生……

凡事包容:願意包容學生不止一次地表現不佳、做錯事情……

凡事相信:相信學生是天父上帝創造的,是尊貴的,也是有進步的可能性……

凡事盼望:盼望學生能早一天翻轉心態、認真學習……

凡事忍耐:如果暫時還看不到學生的進步,那就繼續忍耐……

 

當W君把上述的要點都走過一遍,他才可能真誠地做出教學方式上的巨大改變,

 

很難嗎?我承認它確實不容易,不過身為基督徒的W君不必擔心,因為“愛的真諦”的最後一句是:【愛是永不止息 Love never fails】,意思是當W君願意把上述的要點都走過一遍之後,天父上帝會賜給他一個應許,那就是“愛是永不止息 Love never fails !”, 也就是結果一定會成功,一定會有美好的事發生。

在W君的見證中,那件成功而美好的事,就是學生改變了,在刑法的課堂上,變得主動積極,得到W君的肯定、稱讚,於是學生們很快樂,W君很高興!

 

(未完待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