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問

分享這篇文章:

112年元月上旬在「快樂門診」中,案主A君憂心忡忡地對我說:「再過一週,兒子就要參加大學的學測了,我猜想兒子的壓力一定很大,所以我很擔心他先前的精神疾病會復發,也怕他考前突然感染了新冠肺炎而無法進考場……,於是我經常問兒子:『你昨晚有沒有睡好?』、『你中午在學校有沒有吃飯?』、『你有沒有哪裡不舒服?』、『你最後一次模擬考的成績公佈了沒?』、『你們班上有沒有確診者?』、『你有沒有跟同學很靠近說話?』……」

 

我專心聽著A君的一連串問話並且叮著她看…,直到她有所「自覺」地問:「韋醫師,我這樣『一直問…』會不會帶給我兒子壓力?」

我先肯定A君對兒子的關心,接著稱讚她有所「自覺」,最後告訴他:「按照一般人性來推論,妳的言行確實會帶給兒子更多壓力。」

 

聽到這裡,A君變得更憂愁了,於是我告訴她,「關心兒子、愛護兒子」的動機當然是對的,不過「方式」必須調整,最simple and effective 的方法就是按照聖經在雅各書 5:12的教導:【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具體的應用就是「是、就說是」地告訴兒子:「我(媽媽)很關心你,如果需要什麼請告訴媽媽,媽媽會幫助你!」而非一直問兒子……

 

聰明的A君立刻問我:「我那些跟兒子的對話都是用『你…』當開頭,而韋醫師建議的卻是『我…』當開頭,這兩者有何差別呢?」

自由意志雙圈

接下來我畫圖幫助A君更明白我的說法:

當A君是「甲方」時,她所遇到的人、事、物都可以用「乙方」作為通稱,此次的乙方就是她兒子。甲、乙兩個圓圈的重疊部分,就是跟雙方有關的事件(談話、溝通、衝突、爭吵……)。

在重疊的部分中,乍看之下甲、乙雙方似乎都有管轄權,雙方都認為自己的主張是「對的」,說出來的第一個字通常是「你」,例如:「你老是…、你每次都…、你為什麼要…、你為何不能…」,等同是甲方把船艦駛入乙方的斜線區域、乙方也把船艦駛入甲方的橫線區域……,於是按照人性來推論,甲、乙雙方都會感受到「有壓力、被冒犯…」,結果就是導致「衝突、爭吵……」,雙方都不快樂!

想要避免上述令雙方都不快樂的結果,最simple and effective 的方法就是在重疊部分畫出一條「中線」(粗黑線),我稱它為「自由意志管轄範圍」,它跟國際海洋法所規範的「領海」觀念類似,也就是當甲國跟乙國的領海(12海里)有所重疊時,最合理、有效的解決方式就是在該重疊海域畫出一條「中線」,兩國的船隻各自在該國的海域內航行、不去越過「中線」……,此時說出來的第一個字通常是「我」,例如:「我應該…、我可以…、我打算…、我決定…」(例如A君表示「我關心你」、「我愛護你」…),這就像是「甲方」把船航行在「橫線區域」內…,這樣的溝通模式最不會引起誤會或帶給對方壓力。

 

至於A君「很擔心兒子先前的精神疾病會復發,也怕他考前突然感染了新冠肺炎而無法進考場……」,這些並非A君或兒子所能掌控的事,我則是建議A君為兒子禱告,正如彼得前書5:7:【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顧念你們。】A君接受了我的建議,當場就跟神禱告:「慈愛的天父上帝,我現在要為兒子禱告,祈求你保守他的心靈、原先的精神疾病不要復發,也保護他的身體、不受病毒的侵犯;在考場中,求你幫助他能夠專心答題、平常的實力能夠發揮……,以上禱告是奉耶穌的名,阿門!」

 

我拍手肯定A君的「即知即行」,同時提醒她從當下開始,她不僅可以對兒子說:「我(媽媽)很關心你、愛護你…」,還可以加上:「我(媽媽)有為你禱告,祈求天父上帝保守你…、保護你…、幫助你…」;

如此一來,兒子不僅不會承受「額外的壓力」,還會感受到A君的「愛」(關心、愛護…),結果將是神的應許【Love never fails 愛是永不止息】會實現,也就是說,愛一定會帶來成功、一定會有美好的事發生!

 

協談結束後,A君不再愁容滿面,而是帶著微笑離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