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後

分享這篇文章:

106年7月底某個週日晚間,我照往例參加一個家庭教會的聚會。目前從事禮儀工作的C君說:「前幾天有一位死者的家屬,是從北美回來的。她看到我媽媽因為腎臟衰竭而必須每週三天去洗腎中心定期洗腎,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在她的觀念中,人體的某個器官衰竭,就是死亡的前兆。旣然人人都有一死,那為什麼要花費許多醫療資源,去勉強維持衰竭的器官呢?」

聽完C君的一番話,我開始思考,這樣的議題是很複雜的,絕非三言兩語就可以講清楚的。

首先,我必須說那位常居海外家屬的言論,應該是跟台灣社會,對於醫療的主流看法完全相反的。因為在台灣健保體系包山包海的運作體系下,不顧一切代價都要救到底,才是主流想法。

對於器官衰竭,我原先以為只有腎臟科醫師所提供的洗腎,以及胸腔科醫師所提供的插管(氣切)接呼吸器,是我們醫療體系在面對器官衰竭時,常用的做法,沒想到我在退休之後,有一天看到一位以前的同事,專長是心臟外科,他在臉書Po文表示,如果健保不會核刪,同時醫院的人力和床位充足,那麼他會希望每一位送來醫院急診時已經沒有生命跡象的病人,除了傳統的心肺復甦術之外,都幫他置放一部葉克膜(體外氧合循環機),不管病人是年輕的還是超過八十歲的老人……,於是我知道連心臟衰竭,台灣目前的醫療體系也有了對策!

有鑑於此,如果有人在台灣提出什麼病要救、什麼病不要救……,或是那種器官衰竭要救、那種器官衰竭不要救……,或是什麼程度的器官衰竭要救、什麼程度的器官衰竭不必救……,必定會引起喧然大波,也一定會被罵到臭頭。

最近幾年,健保支出不斷擴增,醫院拿到的浮動點值日漸減少,於是台灣醫界才有人開始提出所謂的「無效醫療」,其中最常被拿出來檢討的不外乎是呼吸器、洗腎機、加護病房裡的各式機器,包括葉克膜設備……。

就我所知,「無效醫療」已經被探討了至少五年,不過一直沒有具體的結論,我相信在可見的幾年內,還是不會有結論,因為台灣健保給付的設計,從一開始就是“論件計酬”,換句話說,醫院或是醫師是多做多賺,所以絕對不會有某科醫師會願意承認自己非常熟悉、可以賺取更多報酬的醫療行為是「無效醫療」,這樣做等於是揮刀自宮。

對於上述的困境,我個人並無能力解決,不過我倒是注意到美國的醫療網站上,一個已經存在二十年、很有趣的說法:「The surprise question !」它的原文是:‘Would I be surprised if this patient died in the next year?’(如果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得知眼前的這個病人已經過世了,我會覺得驚訝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醫師今天就應該採取行動。它的目的是要鼓勵醫師對未來一年內可能死亡的病人,跟病人討論臨終的議題,好讓病人自己可以及早決定自己想要接受醫療照顧到什麼程度,另外也可以為生命的終點提前做準備。

寫到這裡,我突然發現「The surprise question」其實就是聖經雅各書 5:12的應用:【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以及它所衍生出來的”實話實說、就事論事” 的法則(病人很可能在未來一年內死亡,我就應該讓他知道)、(病人需要足夠的時間來為生命的終點做準備,我就應該詳實告知以便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很有創意的是,它並沒有指明特定疾病、特定器官衰竭、或是特定醫療儀器……,它卻是提醒一位醫師「此刻該做說明,就做說明」!

更有趣的是,每一位醫師都無法推卻這樣的提議,因為身為醫師,總不能對其他人說:「我對某個病人的預後(例如存活超過一年的機率),完全不知道(have no idea )。」這樣太糗了吧!

………………

在聚會中,具有牧師身分、目前也從事禮儀工作的P君回應說:「前些日子碰到一位很難纏的喪家,大家經過一番努力,已經跟某個教會敲定了死者追思禮拜的日期,結果他有一天突然要更動日期,弄得大家人仰馬翻;到了追思禮拜前一天,工作人員陪他去教會勘查場地,他又有許多意見,一下子想要挪動桌椅的方位,一下子想要更動鮮花的擺設……,大家都快抓狂了!這時候我突然有了一個靈感,於是我跟他說:「你對明天的喪禮(追思禮拜)有很多想法,代表你很關心這件事。你要不要想一下,一年之後(明年)的這個時候,你回想起這場喪禮,所記得的是椅子怎麼擺、花怎麼放……,還是你會想要記得在追思禮拜中,你還有其他親人,是用什麼樣的心情、什麼樣的言語,來表達對老媽媽的懷念呢?」

他聽了,想了一下然後說:「應該是後者。」於是我接著說:「如果是後者,那麼我會建議你從現在起,把你的心思放在後者上面,至於其他瑣事,就交給我們的專業人員來安排,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職。」他聽進了我的建議,後來就沒有再處處有意見了。」

聽完P君的分享,我覺得很有意思,原來「一年之後」(聖經【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的應用)的想法,不僅可以幫助臨床醫師去思考要不要對病人說明臨終、死亡的議題,還可以協助思緒混亂、壓力很大的喪家,把焦點放在對死者的追思上面,而非其他瑣事上,這真是 simple and effective 的思考模式!

返回頂端